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了,普京全力吸引印度,释放信号强烈

普京(资料图)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08 年,中国是俄罗斯军工产品的主要采购方。苏 – 27 战机、苏 – 30 战机等装备的引进,不仅充实了中国军队的武器库,更让俄罗斯军工企业获得了关键的资金支撑,维系了其产业运转。那段时期,双方的军贸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中重要的纽带,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。

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了,普京全力吸引印度,释放信号强烈

普京(资料图)

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08 年,中国是俄罗斯军工产品的主要采购方。苏 – 27 战机、苏 – 30 战机等装备的引进,不仅充实了中国军队的武器库,更让俄罗斯军工企业获得了关键的资金支撑,维系了其产业运转。那段时期,双方的军贸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中重要的纽带,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。

2010 年后,中国军工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歼 – 20 隐身战机列装部队,其性能可与世界顶尖战机媲美;红旗 – 19 防空系统的部署,提升了国家的空中防御能力。国产装备的崛起改变了中国对俄制武器的依赖。2014 年,中国采购的苏 – 35 战机和 S-400 防空系统,成为双方大宗武器交易的收官之作。此后,中俄军贸领域仅存零部件供应等技术层面的合作,大型装备订单彻底消失。

2025 年 5 月的印巴空战中,印度军队装备的短板集中暴露。阵风战机在与巴方装备的对抗中未能占据优势,苏 – 30MKI 战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。海军装备在同期的对峙中同样暴露出性能不足的问题。这些实战中的缺陷,让印度加速了武器现代化的进程,迫切需要引进先进装备提升军力。

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了,普京全力吸引印度,释放信号强烈

展开全文

普京(资料图)

俄罗斯向印度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军售诚意,开放了陆海空多领域的先进武器供其选择。空军方面,苏 – 57 隐身战机、苏 – 35 战机在列;陆军有 T-14 主战坦克;海军则推出 11356 型护卫舰。俄方不仅提供装备,还承诺进行技术转让,开展联合研发项目,并协助印度实现武器本土化生产,试图全方位满足印度的军事需求。

印度军方对俄罗斯的军售方案表现出积极态度。俄制武器报价低于欧美同类产品,成本优势明显。俄方同意开放部分装备的源代码,并支持本土化生产,这对印度提升自身军工水平具有吸引力。印俄长期的军贸合作,构建了成熟的维护体系和弹药补给链条,减少了装备使用的后顾之忧。

印度智库与军方高层也存在诸多顾虑。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,可能影响其军工体系的生产能力和交付效率,导致装备无法按时到位。俄制新型装备在实战中的表现缺乏足够说服力,性能稳定性存疑。印度推行武器采购多元化战略,欧美装备的竞争让其在选择时更为谨慎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来源。

俄罗斯将印度视为军火市场的重要支柱,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考量。印度的军购资金若流向北约国家,将间接增强对手的实力,对俄罗斯不利。通过向印度出售武器获取的资金,可用于弥补自身军工产业的资金缺口,增强与北约对抗的经济基础,维系军事领域的竞争力。

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,拉拢印度对俄罗斯意义重大。美国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,试图将其纳入自身主导的亚太战略体系。俄罗斯全力吸引印度,是为了防止其彻底倒向美国阵营,从而在大国博弈中争取更多筹码,巩固自身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。

印度大量引进俄罗斯先进武器,将打破亚洲地区现有的军事力量平衡。周边国家为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,可能会调整军事战略,加大武器采购力度或加快国产装备研发,引发地区军备竞赛,改变区域安全态势。

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了,普京全力吸引印度,释放信号强烈

普京(资料图)

美国对俄印军贸合作的深化保持高度警惕。为维护自身在南亚的地缘利益,美国可能会加大对印度的军事援助和军售优惠,以争夺印度市场,同时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制裁,限制其军工产品出口。美俄在南亚地区的战略角逐将愈发激烈,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焦点。

俄印军贸合作面临不少现实挑战。俄罗斯军工体系受制裁影响,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速度受限,能否按约定交付先进装备并提供足额技术支持存疑。印度坚持武器采购多元化,不会将所有订单都交给俄罗斯,这会限制双方合作的深度和规模。

双方合作可能向技术合作深化的方向发展。联合研发新一代武器装备,既能发挥俄罗斯的技术积累,又能利用印度的资金优势,实现互补。印度本土化生产的比例可能逐步提高,从简单组装到核心部件制造,提升自身军工产业水平,这也符合俄罗斯通过技术输出巩固合作的意图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50952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