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路线之争:法国要舰载核威慑,德国死磕人工智能
法国达索公司攥着看家本领不撒手:坚持自研发动机、必须兼容航母起降,还要保留核打击能力。德国空客团队却泼冷水:“舰载功能烧钱又用不上,不如砸钱搞AI空战系统!”西班牙更直接——掏钱可以,但30%零部件必须在本土生产。
三方吵了6年,只完成800项技术交付,连计划进度的15%都不到。达索CEO特拉皮尔气得在议会上拍桌:“每次推进项目都得重启争论,这不是合作,是折磨!” 历史仿佛按下循环键:40年前法德因“空优还是对地攻击”闹掰,分道搞出“阵风”和“台风”;如今同样的戏码在六代机项目重演,连台词都没换。
利益蛋糕切不动:144家企业陷入“谁当老大”混战
表面是三国合作,背地里企业链早已杀红眼。达索想垄断飞控系统开发,空客仗着德西资本撑腰抢主导权,西班牙英德拉公司拼命塞本土供应商名单。144家参与企业陷入“谁主导谁跟班”的混战,连螺丝钉采购都要三国议会过审。
更扎心的是经济账:德国因俄乌冲突切断俄能源后,30年来首现贸易逆差,军费优先填F-35的坑;西班牙失业率飙至12%,恨不得每个零件都换成就业岗位。马克龙喊破喉咙的“欧洲团结”,在真金白银面前秒变背景音。
战略目标三岔口:大国复兴?技术替代?产业跳板?
法德西看似坐同条船,实则各掌方向盘——法国把FCAS当大国复兴标志,德国视作“对美技术替代品”,西班牙只看作产业升级跳板。
这种错位直接引爆实操雷区:法国要求六代机兼容航母起降,德国怒斥“我们又没航母凭啥多花钱”,达索向盟友求技术支援,对方反手甩出“保密协议限制”挡箭牌。连空客CEO都哀叹:“欧洲防务自主?现在连垂尾设计都要三国投票!”
欧洲的致命伤:没钱没信任,还遇中美降维打击
当FCAS项目组为“是否用英国螺栓”开会扯皮时,中国双六代机编队已在12000米高空完成2.35马赫超巡测试,指挥8架无人机玩蜂群突防;美国虽遇NGAD项目暂停,但F-35生产线仍开足马力抢占欧洲市场。德国防部私下吐槽:“等FCAS量产?我们的台风战机早该进博物馆了!” 更残酷的是信任赤字:波兰直言“欧洲自主防务是幻想”,丹麦连夜替换微软系统防监听,连荷兰都自建主权云——对盟友的提防竟比对敌还狠。
马克龙高喊团结时,或许忘了达索正四处推销“阵风”战机——这种“拆台又兜售备胎”的操作,暴露了欧洲军工的投机底色,六代机困局本质是欧洲一体化的死结:法德谁都不肯让渡主权,小国怕成大国附庸,企业链内耗堪比宫斗剧。
当成都的歼-50撕裂云层,法兰克福的会议厅还在为“垂尾投票权”吵到散场。这场千亿欧元的PPT战机盛宴终将验证:空天霸权从不属于PPT艺术家,只属于把图纸烙进苍穹的狠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