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全力打好年度“收官战”!多家央企部署四季度工作,冲刺全年目标

本报(chinatimes.net.cn)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进入10月中下旬,一股冲刺收官的强劲动能正加速汇聚。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从国资委获悉,目前,已有华润集团、国家电投、中国大唐、中国物流等至少10家中央企业,陆续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或经营工作会,全力冲刺全年目标。

全力打好年度“收官战”!多家央企部署四季度工作,冲刺全年目标

本报(chinatimes.net.cn)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

进入10月中下旬,一股冲刺收官的强劲动能正加速汇聚。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从国资委获悉,目前,已有华润集团、国家电投、中国大唐、中国物流等至少10家中央企业,陆续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或经营工作会,全力冲刺全年目标。

国企改革专家周丽莎在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多次强调,中央企业要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,在稳增长中发挥“顶梁柱”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

前三季度稳中有进

从已披露的经营数据看,多数央企在前三季度顶住多重压力,实现了质效并举的发展态势,为四季度冲刺筑牢根基。其中,华润集团表现尤为亮眼,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6514亿元、利润总额643亿元,两项核心指标增幅均高于央企平均水平,延续了近年来的稳健增长态势。

资源型央企在保障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实现效益突破。中国有色集团前三季度积极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影响,生产经营保持稳定,效益再创历史新高,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完成三年总体任务的97%,重点专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。

中国中煤前三季度虽面临经营效益和安全生产的双重压力,但三季度以来紧抓“迎峰度夏”有利时机,全力增产增销、挖潜增效,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明显改善,凭借扎实的综合表现,在2022—2024年任期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,排名第8位,创历史最好名次。

能源央企在保供与转型中实现平衡发展。国家电投前三季度统筹推进能源保供、环保整改、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,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平稳,重大专项和资本运作稳步推进。中国华电则实现“一利五率”的“一增一稳四提升”目标,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且绿色转型提速。国家能源集团前三季度能源保供有力有效,煤炭产销、发电量等核心指标取得显著成效。同时,集团经营业绩持续改善,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。

从宏观层面看,国有经济运行正迎来积极转折,1—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3.96万亿元,同比增长0.2%,实现年内营收增速首次转正,为后续利润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展开全文

多维度布局四季度冲刺路径

面对全年目标的最后攻坚期,各家央企结合行业特点与自身实际,制定了精准务实的四季度行动方案,呈现出“稳增长、深改革、防风险”的鲜明导向。

在提质增效方面,“向内挖潜、向外拓展”成为共同选择。国家电投在会上明确提出深入落实“一分钱”提质增效专项工作,通过全力抢发电量、稳电价、降成本,以及强化“双亏”治理等具体举措,确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。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聚焦拓市增收与成本管控双重任务,重点做好“三资一付”管控,通过营销协同持续提升经营质效。中国林业集团则围绕森林经营、生态修复、生态碳汇等核心业务,坚持现金流和利润并重,以超常举措推动任务落实。中国中煤更是明确“坚持挖潜、深入降本,多措并举、补欠增利”的思路,全力保障年度产量与销售创效任务达成。

重大项目建设与战略布局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。国家电投将“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”列为四季度核心任务,提出要加强工程建设管理,积极争取优质资源,同时加大新能源资源获取力度,持续推进核电、大基地、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落地。中国有色集团加快推进资源增储上产、科技赋能新材料、三稀金属产业布局等重点工作,同步落实“科技兴安环行动”及大规模设备更新任务。中建集团则抢抓市场机遇,加快拓展城市更新、城市运营业务,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年度经营性净现金流目标达成。

同时,改革深化与科技创新形成发展合力。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,多家央企将改革攻坚作为冲刺阶段的重要抓手。

中国有色集团的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接近收官,为经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国家电投在推进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的同时,着力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,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瓶颈。

为“十五五”开局蓄力

从行业趋势看,央企未来发展将更加聚焦“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”这一主题。

10月9日,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时强调,要强化科技视角和产业导向,聚焦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,加快推进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,助力增强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、先进性和安全性,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,中央企业在“十五五”期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思路已经明确,其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,最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周丽莎则指出,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,但传统产业占比高、战新产业规模不足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深等问题突出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,部分行业仍依赖低成本竞争模式。中国经济亟须通过科技创新、制度优化、资源再配置效率提升来突破增长瓶颈、激活内生动力,开启经济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。

“中央企业在‘十五五’规划中突出科技视角和产业导向,是一次立足国家战略、面向全球竞争、驱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。这不仅是规划编制方法与内容的调整,更是发展理念和增长逻辑的根本性转变,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向‘智慧型增长’全面转型。”李锦对本报记者补充道。

此外,10月16日,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召开年度会商会议,双方进一步明确合作要点,签约重点项目,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
在全力冲刺全年目标的同时,多家央企已同步启动2026年工作谋划,将当前冲刺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,为“十五五”开局奠定基础。

中国中煤在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,同步部署2026年全面预算编制工作,体现了“收官与谋划并重”的战略眼光。国家电投明确要求各级单位在冲刺年度目标的同时,科学编制预算,全面做好明年工作谋划。

“确保‘十四五’圆满收官,为‘十五五’筑牢发展根基。”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在三季度工作会上指出,要重点做好坚定发展信心,全面完成全年任务目标;促进转型升级,增强经营发展内生动力;聚焦系统谋划,确保重点工作落地见效;坚持底线思维,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方面工作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头鸟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anghongzao.com/14086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