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

43天套现5.44亿,“防水茅”东方雨虹还在还“地产债”

  来源:未来可栖   10月13日,东方雨虹 一则公告打破行业沉寂:控股股东、实控人李卫国已完成既定减持计划,累计抛售4632.87万股,占总股本1.9395%,套现金额达5.44亿元。


来源:未来可栖

10月13日,东方雨虹一则公告打破行业沉寂:控股股东、实控人李卫国已完成既定减持计划,累计抛售4632.87万股,占总股本1.9395%,套现金额达5.44亿元。

这场始于7月3日预披露的减持,最终以“精准卡点”收官——李卫国通过两种方式完成操作:9月5日至26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2382.52万股,均价11.81元/股;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大宗交易减持2250.35万股,均价11.69元/股,价格区间稳定在11.26-12.79元 / 股。

减持后,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持股比例从22.68%降至20.74%,但仍牢牢掌控公司控制权。

东方雨虹给出的官方解释是:“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债务,预计质押率进一步下降,可化解经营风险”。

43天套现5.44亿,“防水茅”东方雨虹还在还“地产债”

图片来源:企业官网

01 “防水茅”陷入“套现局”

作为A股曾经的“防水茅”,东方雨虹如今却陷入“减持-分红-套现”的循环,并直接诱发了公司实控人的一连串减持、违规操作,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心。

在此之前,李卫国曾于2024年减持4053万股,套现6.5亿元,加上本次套现,合计近12亿元,主要用于兑付“员工持股计划”兜底承诺(1400名员工持股4947.1665万股,均价55.78元/股,合计亏损约18亿元),以及通过减持资金偿还15亿元到期债务,缓解李卫国可能遭到的平仓风险。

李卫国在减持公告中强调“降低经营风险”,但市场更关心在质押率仍高、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,下一轮套现是否正在酝酿?一连串的资金链“救急”操作背后,公司的持续运营是否能回到健康通道?

今年8月,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,查实2023-2024年东方雨虹通过销售人员借款、财务转账等方式,向李卫国输送6950万元资金,构成关联方资金占用且未披露。

与此同时,2024-2025年,东方雨虹在公司利润连续下降(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仅有1.08亿),两年累计分红超70亿元,老板李卫国个人分得21亿元,被质疑“用公司资金补个人窟窿”。

截至2025年10月,李卫国仍持有东方雨虹4.84亿股,以当前股价计算,对应市值超65亿元,理论上仍有10次以上大额减持空间。这种“低持股高控制”的结构(20.74% 持股掌控300亿市值公司),使得其个人财务决策深刻影响企业走向,最终也演变成了一场投资者眼中的控制权游戏与信任危机。

02  始于房地产的困局

减持套现、不计成本分红等被市场质疑的操作,与李卫国高质押、高套现的行为形成闭环,暴露出公司治理的深层隐患。而东方雨虹的困局是从2021年之后房地产行业下滑开始的。

作为依赖地产工程的龙头企业,东方雨虹2021年TOP30房企贡献营收占比达45%,而恒大、融创等头部房企暴雷直接引发订单崩塌。

2024年,东方雨虹工程施工收入同比骤降32.34%,直销业务(主要对接房企集采)2025年上半年下滑28%,仅剩20.4亿元。更严峻的是客户结构崩塌,2022年仍有65%的TOP100房企采用其产品,2024 年因回款风险主动放弃大量直销项目,导致营收缩水14.52%。

更严重的是应收账款沦为“坏账黑洞”。截至2025 年上半年,应收账款高达94.09亿元,占营收比重69.34%,其中恒大、融创等暴雷房企欠款占比超62%。

具体来看,恒大暴雷直接导致坏账计提超5亿元,绿地集团欠付的9.91亿元中仅6.4亿元通过以房抵债收回,金科股份欠款则需通过竞拍其持有的3268万股金科服务股票处置变现。2024年计提坏账近28亿元,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26倍。

应收账款黑洞,最终导致了东方雨虹利润与现金流双重滑坡。

东方雨虹的现金流已经岌岌可危,2024年分红后可用资金仅23.83亿元,不足短期债务的43%。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56亿元,仍无法覆盖71亿元短期债务。

公司的利润也陷入持续下降的困局。2024年,东方雨虹归母净利润仅1.08亿元,同比暴跌95.24%;2025年上半年,受中小企业价格战(非标沥青卷材价格从45元/㎡降至28元/㎡)与坏账计提压力影响,公司净利再降40.16%,毛利率从35%跌至22.6%。

在业绩不振的情况下,东方雨虹和李卫国只能通过资本操作缓解眼前的危机。

2024年,东方雨虹在仅赚1.08亿元的情况下,推出合计58.81亿元的分红方案,分红率高达5445.37%。这一“破产式分红”遭监管关注后,公司将年度分红从44.19亿元砍至22亿元,却在2025年上半年补充分红22.1亿元,完成“暗度陈仓”。

两次分红中,公司实控人李卫国以5.31亿股持股分得约13亿元;2025 年中期分红再获约5亿元,叠加2024年减持套现6.52亿元、2025年套现5.44亿元,两年内通过上市公司变现超29亿元。

03  去地产化转型

作为上市公司,东方雨虹的股价反映出市场情绪和投资者的信任度。其市场在2021年攀上1581亿元高点之后,就一路下滑,目前已蒸发超1260亿元,跌幅约80%,反映市场对其地产依赖模式的否定。

面对危机,东方雨虹开始“去地产化”转型,反向建立房企征信预审机制,账期超3个月的订单一律拒接,提高新签项目预付款比例。然后,使用金融方式(将优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)增加短期现金流。

同时,东方雨虹试图通过渠道转型破局,发力零售与工程渠道,布局新能源赛道。

一方面,东方雨虹开拓了非房赛道,重点布局基建、市政工程、工业建筑领域。2025年上半年非房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1%(2021年仅28%),其中市政项目订单同比增长27%。

另一方面,东方雨虹同步发力C端零售,推出“雨虹”家庭防水品牌,聚焦修漏、美缝等领域,在存量房市场找增量,并要求高管团队“放下500强架子”,在三四线城市建立1000家社区服务站,直接对接家装用户,从 “工程供应商”向“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”转型。2025年上半年,这块业务覆盖7万户家庭,客单价约8000元。

近期,东方雨虹在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动作,投资8.8亿元收购智利头部建材商Construmart,同步在马来西亚、加拿大建厂,强调“海外是长期粮仓”,定下了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突破15%的业绩目标。

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,东方雨虹转型成效初显,非房业务与海外业务合计贡献营收 45%,较2021年提升17个百分点,但但转型期费用激增进一步侵蚀利润,公司短期现金流承压,距离彻底摆脱地产周期仍需3-5年时间,东方雨虹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为转型提供空间。

东方雨虹管理层表示,未来三年将坚持“收缩地产、深耕非房、发力海外”战略不动摇,同时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系统提升运营效率,力争实现毛利率重回30%以上。

市场对东方雨虹的这一系列举措反应积极,股价较年内低点反弹近50%,但在关键时期,公司实控人李卫国的一系列“短期急救”操作再次引发信任危机。

10月16日,东方雨虹再发一则新公告:近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李卫国先生函告,获悉李卫国先生所持有本公司的部分股份(13,150,000股)办理了解除质押手续……完成本次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后,李卫国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先生累计质押所持公司股份为 212,302,198 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8.89%,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42.86%……李卫国先生看好公司长期发展,本次股份解除质押事项目前不存在引发平仓的情形。

尽管如此,市场仍对其质押历史心有余悸。过去三年,李卫国多次将股份质押融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,累计质押峰值一度超过所持股份的70%。每一次资本腾挪背后,都是地产下行周期中企业的艰难求生。如今虽逐步解押,但42.86%的质押率依旧高企,反映出转型路上资金压力未真正消解。投资者所期待的不仅是战略方向的正确,更是治理透明与财务稳健的回归。李卫国也需要在通过减持与分红解决资金燃眉之急的同时,尽快在业务转型方向上完成破局。

责任编辑:杨红卜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头鸟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anghongzao.com/13259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